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NEWS

媒体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米乐M6官网首页 > 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 媒体报道

每天穿梭于4000多家医疗机构收运医废,他们是奋战在另一条抗疫火线上的主力军

  青春上海 2020-3-31


  摘要:这大概是一条冷知识——全上海除了崇明岛,其他地区所有的医废废物都是在位于嘉定的固处公司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理。疫情期间,除普通医废要确保正常收运外,涉疫情医废收运点、收运量急剧增加,固处公司专门制定了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等医疗机构的收运处置方案,采用“白+黑”模式,确保医废收处无死角、零疏漏、全防控。安全交底,交接装车,冷链运输,卸料入库,焚烧处置,这是疫情期间医废收处的流程。虽然只有20个字,但要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背后的艰辛和挑战远超想象。

  全文: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晶晶/文常鑫/图、视频

  77条常规医疗废物收运路线,15条疫情医疗废物应急收运路线,每天穿梭于上海的4000余家医疗机构、115家发热门诊医院、1家定点医院,还要动态对接集中隔离点以及各个道口的医疗废物。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承担本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任务的专业单位,上海城投集团下属的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的这支队伍,成为了奋战在另一条抗疫火线上的主力军。

  每天进行“精密计算”人送绰号“活地图”

  这大概是一条冷知识——全上海除了崇明岛,其他地区所有的医废废物都是在位于嘉定的固处公司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理。

  疫情期间,除普通医废要确保正常收运外,涉疫情医废收运点、收运量急剧增加,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每天全市产生的100多吨医废,如何及时、有效、无害化处置?

  “我们专门制定了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等医疗机构的收运处置方案,采用“白+黑”模式,确保医废收处无死角、零疏漏、全防控。”固处公司总经理李传华告诉记者,所谓“白+黑”,是指日间收运普通医废、夜间收运疫情医废,疫情医废由专人、专车、专线收运,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风险。而随着疫情蔓延,防控要求持续升级,应急方案也不断调整。

  坐在电脑前,面前的大屏幕实时显示全市各个点位的情况、运输线路的情况,固处公司物流调度主管、85后张燕铭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当天的收运线路进行“全盘调度”。疫情发生以来,他负责监督医废收运全流程运行情况,同时根据全市定点和指定发热门诊医疗机构的具体医废产生量,及时调整收运力量及收运线路,精确计算好路程、时间、点位。

  “从疫情最初,到现在转为输入型,每天疫情变化都很大,所以排班调整量非常大,机动性也很强。需要每天实时关注各个点位的动态变化,根据动态变化再实时做调整,保证医废的日产日清。”张燕铭告诉记者。

  运力是有限的,人员也是有限的,要在车辆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做到收运最大化,保证用最少的车辆把所有的医疗废物全部收运干净,每天张燕铭的脑子里都在进行精密的计算。

  上海的三甲医院比如瑞金、长海、中山天天都要安排收运,而疫情到今天这个阶段,输入型成为主力,浦东更是成为“重点对象”。“浦东机场,以及浦东两个发热门诊: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天天都要去,包括隔离点等等。”张燕铭告诉记者,目前每天白天会安排70多辆车,夜间安排15辆车开往全上海,根据线路、收运量用不同的车型来安排收运。

  很多时候还需要有应急的急智。“有时候一些点位医废量会突然增长,就需要临时调整线路,或是再安排车辆,而一辆车出去,肯定是希望能装满的,所以就要再进行调整,尽量保证不浪费车辆运力。”

  从春节至今,张燕铭的“精密运算”就没有停过一天,也得了个绰号:“活地图”。

  即使只有几公斤也会驱车几十公里去收运

  安全交底,交接装车,冷链运输,卸料入库,焚烧处置,这是疫情期间医废收处的流程。虽然只有20个字,但要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背后的艰辛和挑战远超想象。

  下午4点,是15条疫情医废收运线路发车的时间,但45名收运人员下午3点已到岗,他们换上工作服,吃好“早晚饭”,穿戴防护装备,参加行前会,节奏紧凑。

  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双层手套、头套,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考虑到防护服穿脱麻烦,且收运车辆往返通常需要六、七个小时,为了不耽搁整个收运流程,确保防护到位,全部收运人员都穿着尿不湿工作,一路上不敢喝水,也不能摘下口罩透气,在外人看来是种“煎熬”,但他们早已习惯了。

  到达医疗机构后,收运人员会在发热门诊或隔离病区的清洁区交接医废。疫情医废在用RFID扎带密封的基础上,还需双层包装,并增加一次性耐压硬纸箱密封,做好标识。运回过程中,全程冷链运输,确保安全。

  夜晚10点,车辆陆续返回厂区,卸料入库,车辆消杀;疫情医废处置区域拉起隔离警戒线,装有疫情医废的周转箱由机器自动抓取,送至专门一条处置线,经过消毒后,被送入上千摄氏度的焚烧炉中,充分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产生的废气则经过净化后达标排放。整个处置流程全自动化,工作人员只需在中控室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通过系统调整相关参数即可完成操作。

  而当收运人员脱下闷热的防护服、大口喝水时,他们早就疲惫不堪,甚至连洗澡的力气也没了,此时已是深夜甚至凌晨。

  樊张君就是一名医废收运驾驶员,物流营运分中心浦东班组副班组长。除夕夜,当得知公司启动疫情医废收运应急方案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就主动请战加入收运突击队。近期,输入性病例成为防控的重中之重,浦东机场口岸防控压力陡增。面对高风险,他又主动承担起浦东机场T1、T2及机场救护站的疫情医废收运工作。

  每天下午4点准时发车,穿梭在固处公司浦东停车场、浦东机场三个点位以及嘉定处置基地之间,每天行驶里程近290公里,完成收运任务往往已是午夜时分。公司领导考虑到收运路线长,工作强度大,本想安排由多名收运人员轮流执行浦东机场疫情医废收运任务,但他坚持:“我家住浦东,对收运点及道路情况熟悉,我来完成是最合适的。”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固处公司物流运营分中心经理王浩介绍说,疫情初期,一些社区医疗机构有所担忧,希望尽快处理库存的医废。“为了让市民放心,哪怕只有一两公斤的普通医废,我们也会驱车几十公里去收取。”

  春节以来,不少人没有在家吃过一顿饭

  “傍晚出发、夜晚作业、凌晨归家,这已成为疫情医废收运人员的工作常态。”固处公司党总支书记华青表示,春节以来,不少人没有在家吃过一顿饭。

  1月19日,固处公司就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提前预判进入了应急状态,同时迅速抽调80多名骨干和员工组成疫情防控医废应急工作组。1月24日战役正式打响后,先后成立了三支应急收运突击队。除了党员突击队,还成立了医废应急青年突击队,主要由28名团员青年组成,并分成了3个小组,包括医废应急收运小组、焚烧运营和检修小组、应急协调保障小组。

  张燕铭正是此次疫情防控医废应急青年突击队的队员。和他一样的还有焚烧主管孙佳烨。他负责的是医疗废物的末端处置。“非典的时候我还没毕业,这一次是我2006年工作至今工作强度最大的一次。”妻子也是同公司的,他感觉到的最大变化就是:“以前我下班可以和老婆一起走,现在晚上我走得晚,她只能自己坐公交回去了。”

  王浩是第三党支部书记、物流运营分中心经理,春节以来也一直坚守岗位,几乎没有休息,甚至无法陪伴独居的老父亲吃一顿年夜饭。作为疫情期间医废应急收运第一联系人,他主动对外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每天接听上百个电话,不厌其烦地和各大医疗机构沟通各种问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医废收运“移动热线”。

  张燕铭本来每年过年都会带着老婆孩子全家到外地自驾游,今年他却没能好好陪过孩子一天。从除夕夜开始接到几家医院要及时收运医废的请求,他便第一时间组织首批医废应急收运小组,前往医院收运医废。每天,他还要陪伴夜间收运人员至医废收运工作结束,回到家已近第二天凌晨。“应该的,此时不战何时战?”他笑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晶晶/文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